发布时间:2022-10-11作者来源:金航标浏览:1964
2022年10月10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经济学教授/美联储前主席/美国智库布鲁斯南学会杰出研究员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奥林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 Dybvig),获奖理由是他们三人“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而获奖。
本·伯南克的贡献应该在于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分析及2008年金融危机(也称次贷危机)后经济恢复的实践; 道格拉斯·戴蒙德证明了金融中介相比于让存款人直接监督借款人的成本更低; 菲利普·迪布维格则主要开创了对银行挤兑的研究。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联合提出了关于预防银行挤兑的Diamond-Dybvig模型。最重要的是三个人都是金融机构的官员,本·伯南克是美联储前主席,道格拉斯·戴蒙德是美国金融协会前主席,菲利普·迪布维格是西方金融协会前主席。看来,这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可谓是“学而优则仕”。
本·伯南克
中国经济学和金融学界对这三人还是非常熟悉的,本·伯南克自不必说,可以说曾是美国拥有第二大权力的人,更是全球最有(金融)权力的人,而且2008年开始拯救金融危机的途径基本就是让中国金融来系统性承担(开个玩笑),就是说坑过中国。道格拉斯·戴蒙德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菲利普·迪布维格则在西南财经大学任金融研究院院长、教授和金融学科建设咨询专家。
道格拉斯·戴蒙德
菲利普·迪布维格
即便未涉及到经济学或金融学领域的国人也大都知道本·伯南克。这家伙本来是静坐象牙塔中的学者,1985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了17年的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还在1996年开始当了6年经济学系主任,更重要的是还在2001年接任了在经济学界影响最大的《美国经济评论》期刊主编,学术影响力应该说已达到极高峰。结果2002年却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一阵忽悠,就出仕担任美联储理事,大概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2005年,本·伯南克又被任命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2006年,本·伯南克接替已经担任19年主席的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当然也成为其两年后次贷危机的“接盘侠”。
美联储大楼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想什么来什么!”。本·伯南克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就是1929年的大萧条,他认为大萧条的发生源于流动性紧缩,而根源却在于当时的金本位制度,特别是黄金盈余国对黄金流入进行冲销造成的货币收紧,并通过金本位制度传导给全球。所以他到了美联储就一直在提醒当时奉行放任政策的主席格林斯潘“要小心”、“要小心”。
格林斯潘
一语成谶,“好的不灵坏的灵”,格林斯潘倒没什么事,可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终于在本·伯南克手中全面爆发,其实2006年本·伯南克接任时次贷危机就已经初见端倪。好在本·伯南克处理金融危机还算措施得当,也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009年年度人物。当然,更多人评价他是“没有让情况变得更糟”;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就经常公开批判本·伯南克对自由经济学派的背叛,这可以引出另外一个故事,保罗·克鲁格曼就是本·伯南克当然系主任时引进的人才,此一时彼一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学术之争,也别太当真了。
2009年《时代》年度人物本·伯南克
好在本·伯南克两届任期期满后,2014年卸任去了全球知名智库布鲁斯南学会任杰出研究员,世人对他的评价重新又高涨起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同于其他4个奖项,直到1969年才由瑞典中央银行(Sveriges Riksbank)设立,已颁发53次,已有89名获奖者。可惜目前还没有中国学者获奖,离其最近的华人应该是华裔澳大利亚籍经济学家杨小凯(原名,杨曦光),他曾被连续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2003年),更为遗憾的是杨先生在2004年不幸逝世。
经济学家杨小凯
不过,对于中国而言,诺贝尔经济学奖比诺贝尔奖其他4项更难获得,主要是许多(市场)经济学理论很难在中国经济社会实践中找到应用场景的原因。不过中国经济这40多年的高中速发展,也应该有一些独有的创新方法在实践中应用,中国的学者们应给予关注。大成给校内MEM研究生教了10年《管理经济学》全校公共课,半路出家,又重点落在管理上,对经济学只能说是初窥门径,就只能把这种压力传递给真正的研究者们吧。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标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3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