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6963301

技术应用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技术应用
首页 -技术应用 -技术交流 -5G通信用-低介电高分子材料

5G通信用-低介电高分子材料

发布时间:2025-02-06作者来源:金航标浏览:423

5G 通讯技术的实现对于新材料的依赖程度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代。这主要由5G通讯技术的特征所决定的。


与传统4G等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接入工作器件需满足全频谱接入、高频段乃至毫米波传输、超高宽带传输三大基础性能要求,其制备材料则需要具有实现大规模集成化、高频化和高频谱效率等特点。


相比4G通讯技术,5G通讯技术采用亚6GHz(sub-6 GHz)以及毫米波(milli meter wave)进行信号传输,在毫米波频段内,当电场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分子交替极化和晶格来回碰撞而产生的热损耗将加剧。


因此,5G通讯技术要求设备需要更低的信号延迟这对现有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研究表明,通讯技术中的信号传输损耗(TL)主要包括导体损耗(TLC)与介质损耗(TLD)。介质损耗 TLD与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Dk)以及介电损耗(Df)有关。


高频通讯中,为了降低介质损耗TLD以及信号传输延迟Td就必须尽可能减少介质材料的Dk与Df值,即采用具有低介电特性的高分子介质材料。同时,要求所使用的高分子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随着频率、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越小越好。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介电特性





图片

图片来源:绝缘材料,2020,53(8)



低介电材料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低介电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核心在于降低分子极性和减少吸水性。常见的策略包括:  

1. 非极性基团引入:如含氟基团(-F)和亚甲基(-CH2-)可显著降低极性,从而减少介电常数。  

2. 分子链结构优化:通过刚性结构(如芳环)与柔性链段结合,平衡力学性能与介电特性。例如,聚酰亚胺(PI)因其分子链中的刚性苯环和低极性酰亚胺键,表现出优异的耐高温和低介电性能。  

3. 孔隙结构设计:微孔发泡技术通过引入空气(介电常数≈1)降低材料整体介电常数。例如,日本古河电工开发的“Smart Cellular Board®”利用微发泡技术,使材料介电常数降至2.5以下,同时减轻重量30%。



主要低介电材料及其改性方法





1. 聚苯硫醚(PPS) 


PPS因耐高温、阻燃等特性被广泛使用,但其介电常数(约3.0)需进一步降低。


改性方法包括:  

物理共混:与聚四氟乙烯(PTFE,Dk≈1.8)或低介电玻纤复合,但需添加相容剂(如PTW)以改善界面结合。  

化学改性:引入含氟基团、含氟单体(如六氟双酚A)或硅氧烷结构,例如氟化笼形聚倍半硅氧烷(POSS)可将Dk降至2.5。

纳米复合:添加氮化硼(BN)纳米片,Df降低至0.001(10 GHz)。  

应用:5G基站滤波器外壳、连接器


2. 液晶聚合物(LCP)


LCP被认为是目前可满足5G高频应用需求的 [敏感词]应用前景的low-Dk 与low-Df 高分子材料之一。


LCP由刚性介晶基元和柔性链段交替排列形成,具有分子链高度取向的特性,介电常数低至2.5(1 GHz),且在高频下稳定性优异。LCP分子结构中的酯键具有吸水率低、刚性大、耐热性优良。其薄膜化技术(如挤出流延法)在5G天线和柔性电路板中应用广泛。


关键性能:

介电常数(Dk):2.9~3.1(10 GHz),介电损耗(Df):0.002~0.005。

热变形温度:280~320°C,适用于高温焊接工艺。

低吸湿性(吸水率<0.02%),确保高频下性能稳定。

应用场景:5G毫米波天线基板、柔性电路板(FPC)、高速连接器


性能不足

各向异性(分子取向度高);键合强度低;表面易出现纤维状;耐弯折性能低、改性难、价格高等。


代表产品:村田制作所的LCP薄膜(MetroCirc®),厚度可低至25μm。  


3. 聚四氟乙烯(PTFE)


关键特性:Dk≈1.8,Df:0.0003~0.001。耐化学腐蚀性极强,适用于恶劣环境。但力学强度低、加工困难。

改性技术:添加二氧化、或陶瓷粉体(如AlO)或陶瓷纤维(如SiO2)共混,提升刚性并维持Dk<2.0。

应用领域:高频电路基板、雷达波导元件。


4. 聚酰亚胺(PI)


聚酰亚胺是主链上含酰亚胺环(-CO-NR-CO-)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其综合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长期使用温度范围为-200~300℃)、力学性能、耐辐射性、低吸湿性和化学稳定性。


但是,传统PI的Dk≈3.2(1 MHz),难以满足高频需求。

PI通过引入三氟甲基(-CF3)或六氟二酐单体,可将Dk降至2.3(如杜邦公司的Pyralux® AP),同时保持耐高温性能(>400℃),适用于高频覆铜板(FCCL)、芯片封装材料


5. 聚苯醚(PPO)


PPO具有较高的Tg(210℃)、较低的Dk值(2.45,1 MHz)和Df值(0.000 7,1 MHz)而且还具有热膨胀系数(CTE)低、吸水率低、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是具有超高频应用潜力的CCL基体树脂。


不足之处:

① 数均分子量高(Mn =4000~9100 g/mol)、熔体黏度较高、加工性能不佳;

② 耐溶剂性能差,尤其不耐卤代烃和芳香烃,影响其加工及应用;

③ 熔点和Tg 接近,耐高温性能差。


改性方法:

①  制备低分子量的PPO(Mn<4000 g/mol),提高其溶解性,改善加工性;

②  在端羟基、侧甲基及主链上引入活性基团,或制备超支化的PPO,提高其耐溶剂性和耐热性;

③ 与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烯烃等形成二元、三元复合PPO树脂体系,提高其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

④ 引入无机微、纳米粒子如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纳米二氧化硅(SiO2 )等进行无机/有机复合,因无机组分产生的多孔性,可充分利用空气的低介电特性,进一步提高PPO的低介电性能。



低介电材料突破与进展





1. 超低介电气凝胶

特性:孔隙率>90%,Dk可低至1.2(如二氧化硅气凝胶)。  

瓶颈:力学强度差,需通过聚合物交联(如聚氨酯涂层)增强。  


2. 共价有机框架(COFs)

优势:规则孔道结构降低极性,Dk≈1.5~2.0。  

研究进展:中科院开发出热稳定性>300°C的氟化COF薄膜。  


3. 生物基高分子

案例:聚乳酸(PLA)通过纳米纤维素改性,Dk降至2.7,兼具可降解性。



免责声明:本文采摘自先进功能材料,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航标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友情链接: 站点地图 Kinghelm 金航标官网 萨科微官网 萨科微英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