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RM机器人研究院资助了11个项目,机器人3D服装缝纫是其中之一。跟往常一样,国防部以甲方身份,介入了项目的评审。项目旨在通过在三维空间中自动化缝纫来增强人类操作员与服装组装相关的常见行为,如拾取、对齐和缝制等具有复杂三维形状的工件,进一步巩固原有的机器人缝纫技术。该系统将边缘AI计算引入物体姿态的估计,而将高级控制用于三维缝纫。这些缝纫,进一步而言就会应用于航空航天的柔性材料缝制上。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已经在这里等候。
在这里,西门子自动化公司是最重要的玩家,它试图将柔性自动化引入到服装行业中去,这是一个对未来蓝海市场的投资。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已经助力缝制机器人公司完成T恤底部的圆形自动缝合。机器人缝制军服裤子的口袋,已经完全自动化。而且,工厂还可以自动编程,让双手机器人从一堆衣服中拿起一件衣服,动态读取其形状,然后将其插入自动底部卷边机。
牛仔裤李维斯、小型军服制造商蓝水防务公司等,都是这个创新项目的参与者。引人注目的是,这个项目里居然还有一家越南牛仔裤制造商Saitex,它在也设立子公司。这一点让人很吃惊,在面向未来的全球化再分工的过程中,越南比任何时候都更有自信地抓住了全新的机会。
最重要的主角当然是机器人。Sewbo缝制机器人公司,在多年参与ARM先进制造创新院的项目之后,已经成为机器人缝纫的关键供应商。
这背后都是军方的影子。除了ARM之外,还有一家先进功能纤维AFFOA创新院,也在推动缝制机器人的项目。这同样也是由国防部所支持的研究院。这家创新院没有设立在纺织专业最强的北卡大学,而是放到了麻省理工学院。这意味着在军方眼里,未来的纺织行业将更多拥有电子属性,而非传统纺织业的特点。未来的纤维将具备智能纤维的特点,芯片将像纺织一样缝制在服装里,形成电子服装。每个背包,每件衣服,本身就是一个通讯和能源的载体。这正是先进功能纤维AFFOA创新院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先进功能纤维AFFOA研究院,跟先进机器人ARM研究院,则很早就开始交叉合作,共同研究缝制自动化的问题。Sewbo让面料变得像纸板一样的热塑料技术,也正是在AFFOA的资助下所开发的。
奇思妙想有很多。如莱斯大学,正在试图把纺织品变成气动计算机,将纺织品的舒适性与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的功能相结合。它的动力来自空气的流动,织物结构则构造成跟电脑一样的0和1电路门进行逻辑判断。而大小约为一平方英寸的执行器小阀门,则被层压到纺织品中,就像一个扣子一样,洗涤也毫无影响。这意味着这些电子服装将成为一个可控制电路的执行器,进行意图识别和驱动控制。这对残疾人尤其重要。当你要举手的时候,服装就会自动识别意图,帮助你抬起手臂。
服装行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令人激动的创新擂台之地。
Softwear自动化公司是来自佐治亚理工大学先进技术中心所孵化的项目,但它同样得到了国防部的支持。国防部高级研发局DARPA,非常倾心于这个项目。同样意外的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沃尔玛也是它的早期天使投资者。而Seobo的创始人则根本不是自动化出身,而是一个经济学教授。
服装制造业是一个过去没有太多创新的经济部门。而ARM创新研究院,则让少数不多的缝纫机公司亨德森、自动化公司西门子、初创机器人Sewbo公司进行联合开发的物体。牛仔裤李维斯是时尚服装的机器人缝制测试场,而军服提供商蓝水防务公司也成为整个创新链条的终极一环。
然而,创新院的投入并不多。机器人3D缝纫的项目,政府出资加上1:1的配捐也就是800万元人民币的样子。这是一个值得国内深思的现象,国内经常会抱怨课题经费都是撒胡椒面。但从制造创新研究院的做法来看,它们就是撒胡椒面搞创新。它的特点,就是花小钱办大事。创新,源自大工程组织所释放的活力。
与其说,国防部是一个大金主,不如说它是一个大工程的组织协调者。它在精心调动各种组织之间的活力,释放所展现的能力,体现了一个大工程组织所需要拥有的系统性。它将分散的、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各个企业拧成了一股绳。它对组织化反(组织之间的化学反应)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它所提供的有限资金。